绿色航运新力量 中船集团北海造船首制31.9万吨 VLCC进坞铺底
3月18日,中船集团北海造船为比利时CMB.TECH公司建造的31.9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首制船在1号造船坞内举行铺底仪式,较年度计划提前7天,标志着该船正式进入合拢搭载新阶段,为后续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CMB.TECH公司项目经理Kostas Bou
3月18日,中船集团北海造船为比利时CMB.TECH公司建造的31.9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首制船在1号造船坞内举行铺底仪式,较年度计划提前7天,标志着该船正式进入合拢搭载新阶段,为后续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CMB.TECH公司项目经理Kostas Bou
近几年,美国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竞争”为由,频繁对中国航运与造船业发起打压。2024年3月,美国商务部启动“232调查”,并计划对我国制造的船舶加征25%关税;同期,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美国航运公司使用我国制造的LNG运输船和集装箱船。看来美国对我国在相
在美国政府宣布重振美国造船业后,美国议员已提出多项法案,旨在增强美国造船能力,并将船舶建造外包给盟国。韩国造船业瞄准了美国海军的合同,但美国政府同步提出的打压中国造船业的政策又令韩国造船业界“进退两难”。报道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宣称:“
韩国两大造船巨头韩华海洋和三星重工同日双双斩获百亿大单。在手持订单排满、船坞资源极度饱和的背景下,韩国船企正以“本土造高精尖+海外分包标准化”的双轨策略破局产能瓶颈,加速争夺高附加值船舶市场的主导权。
美总统特朗普正式提名安杜里尔工业公司的迈克尔·奥巴达尔(Michael Obadal)担任陆军副部长。迈克尔·奥巴达尔目前担任安杜里尔工业公司的高级主管,该公司是一家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先进技术的国防公司。去年 12 月,安杜里尔从国防部首席数字和人工智能办公室
根据中国新闻网援引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造船业盯上了美国海军的合同,可美国打压中国造船业的政策,却让韩国造船业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一消息,将韩国造船业置于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引发广泛关注。
有望成为德国下一任总理的弗里德里希·默茨表示,他将主动与法国和英国接触,讨论核武器共享的问题。但他警告称,此举不能取代美国现有的对欧洲的保护。“共享核武器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默茨9日在接受德国广播电台采访时说,“我们必须共同强化核威慑。”报道称,默茨曾是积
15年前,全球制造业榜单上,中国品牌只是零星点缀;15年后,从家电到新能源,从海洋到天空,中国制造已悄然改写规则。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逆袭,是无数‘隐形冠军’用硬核实力书写的东方传奇。在过去的 15 年里,全球制造业格局历经沧桑巨变,中国制造业则宛如一颗耀眼的新
集装箱船:地中海航运(MSC)在舟山长宏船厂追加4+4艘21,700标箱集装箱船订单,每艘造价为2.2亿美元,计划2028至2029年交付。目前MSC在该船厂累计订单已达36艘。TMS在外高桥造船订造8艘11,400 标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每艘造价为1.4
集装箱船:马士基向至少3家中国船厂订造了总计12艘15,000TEU型集装箱船,该批新造船均为LNG双燃料船。马士基在去年夏天曾订造了45艘集装箱船。据媒体报道,马士基仍致力于扩大现有船队。
3月12日,由中船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希腊Thenamaris公司建造的第四艘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轮“海洋舞者(SEADANCER)”轮顺利完成命名。
韩国基准KOSPI指数上涨0.6%,至2590.70点,造船和半导体类股走高。市场人气因对美国通胀的担忧缓解而受到提振,此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2月份消费者价格数据比预期中疲软。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为净买家。船用发动机制造商 HD-Hyundai Marine
据劳氏日报数据显示,过去两周有记录的新造船订单包括2艘散货船、2艘集装箱船、2艘气体运输船、4艘甲板货船和8艘油轮。
结论是在仅仅20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成长为造船业的主导力量,占据了世界商业造船市场的一半以上,而美国的份额已经下降到只有0.1%,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
3月6日,HD现代集团首席副会长郑基宣在华盛顿与美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帕兰蒂尔科技有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会面,就目前正在推进的AI造船厂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并探
HD现代集团造船子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HD KSOE)于3月4日称,该公司赢得一份来自某亚洲航运企业的2艘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建造合同,订单总额约合3.14亿美元,单船造价为1.57亿美元左右。HD韩国造船海洋没有提到合同方名称,但迹象表明,买家为马
当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国,已15年蝉联第一,2024年全球每交付两艘船,就有一艘是中国制造。作为对比,美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仅建造5艘远洋商船左右,同期中国超过1700艘。
“每艘中国船进港就收150万美元?美国这是要‘明抢’还是‘自残’?”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一纸针对中国造船业的“天价收费令”,瞬间引爆全球航运圈。世界航运理事会(WSC)和大船东集体炮轰:“美国这是要让全球供应链‘窒息’!”*一边是中国造船业连续
3月10日,苏美达船舶旗下新大洋造船为裕民航运建造的一艘3.0版本皇冠63PLUS散货船举行了盛大的命名交船仪式。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裕民航运副董事长徐国安、总经理王书吉,ABS船级社大中华区商务副总裁林立,苏美达船舶董事长何隽、总经理徐斌等参加仪式。
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美国为与中国抗衡,重振造船业,早有与亚洲盟友韩国在船舶建造领域开展合作的意向。韩国自然乐意促成这笔生意,韩国政府近日更积极表态,试图以“优先为美国建造军舰”作为条件,换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豁免。